1991年我校考古學專業建立,2018年考古學專業成爲了我校第一個博士點。這一路,考古學人一共走了二十七年。二十七年的沈默堅毅,考古學一步一個腳印,從重慶市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市級重點學科,到全國第三次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師範大學之首,第四次學科評估時考古學獲得了C+等級的好成績。考古學的師生們始終以踏實樸素的品行不斷前行,淬煉出“新”面貌,驚豔在衆人面前。
“新”技術開啓考古研究新視角
現如今的考古學已形成科技考古、專門考古、區域考古、先秦考古、文化遺産保護、曆史時期考古等穩定的學科方向。科技考古處于國際同領域先進水平,專門考古、三峽區域考古處于全國先進水平。我校考古學武仙竹教授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確立起“微痕考古”和“小哺乳動物考古”專業研究方向,于無人踏足之地結出了豐碩成果,在國內外重點刊物上發表多篇重量級文章。近年來,在考古學新視角的引領下,我校與其他機構聯合創辦了《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技術》期刊,開辦“小型哺乳動物考古技術的研究與實踐”相關課題研究,科研成就碩果累累。2019年,考古學建立起博士後科研流動站,在學術交流、理論科研邁向了新的台階,我校考古學現已成爲全國“微型考古”研究的前沿陣地。
“新”人才助推學科培養新力量
考古學一直秉持著學院“教學立院、學術強院、制度理院、和諧興院”的發展理念,對內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,擴大人才規模,改善人才結構,爲教師提供寬松而廣闊的科研空間;對外不斷積極招攬優秀人才,爲優秀教師學者的到來准備良好的科研與生活環境。在學校和學院的支持下,考古學現有學科骨幹近30人,隊伍中有中宣部“四個一批”人才、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,並聘有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、中國人大一級教授等知名學者爲特聘教授。在“立德樹人”根本任務指導下,考古學成功構建了本科、碩士、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,爲重慶地方高校乃至全國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。
“新”機構調動學習科研新熱情
考古学紧紧跟随我校“立足重庆,面向西部、辐射全国”的发展思路,坚持走在行业与学术的前沿阵地,发挥区域优势,在三峡考古、区域考古等特色鲜明、资源丰富的领域,深度挖掘不断探索,在特定领域内获得学术领先地位。近年来,随着学科发展壮大,考古学在学校的支持下,与国内国际学校与机构开展广泛而长期的交流合作,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。考古系积极鼓励师生走出去学习锻炼的同时,也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大学、日本东北学院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研究所,主办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,邀请国内外有影响的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学、交流,让师生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学科前沿视野与不同观点下思路碰撞。广泛而多元的视角,宽广而优秀的平台,使得师生们飞速成长,我校考古学者们主持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、省级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五十余项, 科研总经费达到1800万元。教学与科研的双线迈进,积极倡导老师与學生的共同发展,考古学以研促教、以教带研、教研相长,在沉默的历史遗迹中涌现出新惊喜、新面貌。